改革创新提能力 课堂教学展风采——学校课堂教学典型案例展示

发布时间:2021-12-03浏览次数:

——机械工程学院——

化枯燥为有趣,让力学理论“活”起来

《工程力学》是机械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典型的理论+公式学习,受力分析从课本的第一页贯穿至最后一页,当F、M、sin、Cos、π、D、2次方、3次方不停闪现在眼前的时候,学生的心情甚至可以用焦虑来形容。如何将文绉绉的理论定理转化为通俗易懂的一般规律,让理论更有亲切感,这就需要将受力物体与日常生活中所接触到的物体结合起来,并把规律运用到机械零部件的设计细节上,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促进学生掌握设计与制造的基础。

一、传统文化与理论课堂的碰撞

用《中国手工技艺—佛要金装》引入塑性材料的典型性能,在倡导匠心制造和中华文明的同时,提出三个问题:一是塑性材料在受压变形时有什么特点?二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构件,如低碳钢或者铸铁,什么是塑性材料?三是构件在正常工作时能不能有变形?随着轴向拉压构件力学性能规律的逐步分析,三个问题一一得到解决,有的同学甚至可以用教室的桌椅来模拟构件受力时的变形特点,课堂中通过大量实例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越来越多的学生愿意加入思考和讨论。


   二、学生参与和理论课堂的互补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相互交流,是快速激发学习兴趣和接受知识点的有效方法,为了加深知识点的理解,将每次的理论知识讲解与掌握分为启蒙、加强和升华三个阶段。启蒙阶段,允许学生提出问题、相互讨论,甚至试错;加强阶段,通过习题练习,加分激励,让掌握知识点的学生勇于表现,激励未掌握知识点的学生去请教其他学生,以达到快速,有效的传播;升华阶段,增大题目难度,依靠学生配合或接龙的形式快速完成理论分析或者平衡方程的组合。三个阶段中学生相互配合,借助学习通或者智慧课堂随机选人,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能够全方位的了解班级整体的知识点掌握情况,提高学习参与度。这样的课堂,摆脱了老师的喋喋不休,融入了学生的自我展现,大大提升了师、生的课堂满足感。

三、力学规律及理论课堂的融合

力学问题中的每一个平衡,每一次变形都会有恒定的规律,利用简单的生活问题总结规律,解决问题时,先将其对应的规律指出,根据规律解决力学问题,就会使毫无头绪的思路连成一条主线,学习中的困难也会迎刃而解。

教师的引导和总结是理论的课堂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更重要的是学生的获得感。教师需要通过学生表现,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解决知识学习中的难点和易错点,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及收获调整教学方法,让枯燥的理论课堂,变得生动活泼,让理论规律像生活一样贴切,让课堂上的手机不仅可以当做计算器,还可以变为查找资料的工具,让学生喜欢课堂,才能做到教、学相长。


——自动化工程学院——

紧跟现代信息化潮流,提升教学改革能力

权欢欢老师,是《液压与气压传动技术》课程的主讲教师。她时刻谨记以学生为中心,采用现代信息化教学手段,致力于教学改革。

一、利用课前预习环节,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她借助智慧课堂或者学习通数字化学习平台,让课前预习变得‘有的放矢’,让学生‘放养式’的预习方式成为过去。现在,学生的预习过程变得可操作、可监测、有反馈。

二、探索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

结合机电专业的学生特点,探索出以‘动’制‘静’的课程模式,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角。教师引导、指挥学生学习新知识。尽量采用学生动手、实践操作等教学模式,让学生动起来,全程参与到新知识的探究和学习过程中。

三、课程思政与专业知识‘无缝’连接,巧妙切换

从接触教师这个行业,始终以高效育人为初衷。为了避免生拉硬套、让学生产生厌恶、抵触情绪,坚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探索课程思政内容的自然融入。

四、探索与时俱进的考核方式

花样考核,打破一卷定总分的考核模式,探索出关注学习过程、引入多方评价主体、采用多样式的、学生感兴趣的激励形式,让学生收获专业知识的同时,也收获荣誉感和实惠。


——建筑工程学院——

交叉运用智慧教学工具助力课堂教学

《工程制图》是风景园林设计专业的基础性职业技能必修课,也是该专业大一学生初识专业、激发学习兴趣的关键。我校建筑工程学院的庄卓老师在主讲该门课程“组合体的投影”一节中:合理的利用多媒体投影、智慧课堂,并结合手绘板书,以完成制图任务为目标、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性,带领学生深入组合体的三面正投影知识与绘制的探索和练习,同时传输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军工精神。

在正式上课之前,建筑设计2107班的31位同学已经完成了智慧课堂签到并放置好手机,准备好制图工具、打开练习册等待老师对作业的查验。随着铃声的响起,老师先带领着学生对上一节“基本几何体三面投影”的重难点进行了简要的概括复习,“温故而知新”是最高效掌握知识点的方法。

由分析简单组合体的构成开始,进入本节课新知识点的学习:引导学生先对组成形体的基本几何体样式进行分析,进而探究组合体的构成方式,得出组合体的几种构成方式;再以绘制组合体三面正投影为任务,在激发学生探索欲的同时熟练尺规作图的方法步骤,在这个过程中使学生体验“实践行动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最后,以给出组合体三面正投影来绘制立体图为题,引出下一节的知识点。

整个课堂组织有条不紊,主讲教师深入浅出的对知识点进行了剖析,随时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能够根据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适当的调整课堂节奏,使大部分学生当堂掌握知识要点并练习。同时,课堂教学中自然融入了思政元素,使学生在课堂的动手练习中也很好的理解了其行动背后的意义所在。


——经济贸易学院——

立足课堂、勇于创新、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经贸学院的王暖老师从事教学一线工作,她积极响应“课堂革命”,始终将课堂教学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秉承立德树人教育理念,时刻铭记教书育人的使命,全身心投入教育教学工作中。为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她不断学习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及时关注企业岗位发展需求,以学生为中心,大胆探索与创新,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堂效果优秀,受到了学生的喜爱和同事的认可。

针对本学期承担的《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任务,在备课过程中她基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认真研究课程标准,明确教学目的,整合教学内容,注重思政融合,精心设计课件及教案。熟练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在课前向学生推送学习资源,通过发布任务或发起话题等活动展开互动,根据反馈情况,分析学情,完善教学设计,启发、引导、因材施教,努力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力求发挥好课堂教育的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始终以学生为主体,针对课程中抽象、枯燥的专业术语和理论模型不太容易理解的问题,她创设一系列简单情境,灵活采用游戏互动、话题讨论、头脑风暴等活动形式,给予学生更多的思维活动空间,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基础上通过教师引导,正确快速理解一些难懂的专业术语,掌握相关知识,提升职业素养,让学生参与分享活动体验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营造积极和谐的学习氛围。

在开学初始的线上教学,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保证教学质量,选取“线上教学之学生真实状态”的视频案例展开讨论,让学生分析其行为产生的原因,并结合实际给出有效解决方案,由此完成对课程的初步认知。并在第一堂课就设计课堂笔记钉钉群打卡活动,以此作为平时成绩计入期末总评分数,帮助学生对组织行为学的“学习就是相对永久改变人的行为”这一核心概念的理解,持续的打卡使班上大部分同学养成了记笔记的习惯,说明学习行为发生变化对学习效果的影响,对“学习"的概念有了深刻的理解,对通过学习可以改变组织中人的行为的理论有了真实的体会和信心,而这正是《组织行为学》理论的核心价值。

在讲解团队角色和定位时,设计了两个活动场景来贯穿整个教学内容。首先让班上每个同学随机抽取一张扑克牌,然后将手中牌能凑成顺子的同学组成一个学习小组来模拟构建真实工作环境下的团队。然后让同一个小组的同学模拟一个创业团队,通过自主讨论决定创业的项目并确定团队成员的分工,选择团队领导,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充分地体会团队角色的差异和团队领导的作用。体验活动把真实的世界带进课堂,能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真实感。正是这种真实感使学生仿佛置身于真情实景之中,在真切的体验中顺利完成学习过程并能够将专业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为学生将来可以胜任组织中的工作做好准备。在课后她注重与学生的有效沟通,及时开展教学评价,将知识学习、交流实践、考核评价联系在一起,形成循环,及时反思为下一次教学提供改进依据。

“课堂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乐园。”王暖老师着力转变课堂观念,一切从学生出发,体察学生需求的新内容和学习方式的新趋势,反思自身教法与做法,找出差距,整合方法、探新内容,促进了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成长。通过“课堂革命”,教师的课堂趣味性明显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明显提高,情境案例的实践性带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从而达到了预定教学目标,实现了高效课堂教学。


——汽车与航空工程学院——

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实践者

王邦军老师为汽车与航空工程学院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技术教研室的专任教师,来校工作的五年时间里始终坚持上好每一堂课,不断思考课堂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勇做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实践者。

上课时不断反思课程的地位和作用,重构课程教学内容,丰富课程教学资源,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授课时,以学生毕业后的典型职业岗位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为出发点,不断思考所授课程对于学生知识和能力培养的目标,将课程内容划分为基础能力模块和核心能力模块。以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为抓手,将教学资源切实应用于实际教学过程中,收获了学生良好的学习反馈。

积极改变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探索突破传统的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的课堂教学,转变为以学生为“主角”、以教师为“听众”的学习型课堂。通过情境教学法和角色扮演法等,组织学生课下积极搜集资料,课堂上模拟新能源汽车营销,其他同学作为客户,锻炼学生的知识搜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专业技术素养等。实训课堂上,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小组分工协作、小组讨论、代表发言和总结评价等,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自我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让学生感受到到相应的成就感。

探索实施 “理、虚、实”一体化的课堂教学模式。在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基础上,积极学习和掌握VR虚拟仿真等现代先进教育手段在汽车技术专业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将VR结构与原理认知、VR拆装和VR检修等引入课堂教学,突破课程理论知识上的难点,衔接实际操作上的切入点,打通学生学习上的“最后一公里”。

贯彻学科“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开阔学生的专业眼界。将新能源汽车最新的石墨烯动力电池技术、扁线电机技术、无线充电技术等专业学科前沿知识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以毕业学长在大型企业的实际工作内容、工作方法和产品制造过程等,讲述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的最新制造工艺;增加新能源汽车无线充电的国家标准等,了解未来新型的充电方法和技术标准。这些新知识的引入,也增强了学生不断更新专业知识的思想意识。

课堂教学改革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长期的坚持和积累,不断的探索和尝试,虽然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但是坚持课堂教学改革和实践,才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才能形成教师自身的教学方法和教学风格,这对于教师来说是永恒的追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课堂教学改革永远在路上!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从兴趣开始为学生赋能


李江岱老师作为《深度学习》课程负责人,面对不同生源学生存在的各类问题积极寻找卓有成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先后参加职业院校教学技能大赛、青年课堂创新大赛等教学比赛取得各类奖项14次,以赛促教,教学特色突出。

一、采用趣味案例,让学生乐学爱学

《深度学习》是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专业的核心课程。理论复杂难懂,操作步骤繁多,参数难于记忆。学生很容易产生厌学弃学的心理。李江岱老师依据国家专业教学标准、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将教材原有知识点以真实项目为载体串联贯通。每节课都以“趣味案例”作为切入点,让理论知识不再枯燥死板,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双创意识。

二、分解教学难点,让学生能懂会做

每一个教学单元都将重难点分解成3-5个难度递进的任务,让学生通过自助探究、小组合作等不同方式循序渐进的完成学习任务,兼顾不同程度的学生,让每个同学都学有所获,学有所得。充分利用超星学习通、W3C技术文档等信息化手段助力教学目标达成,让学生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勇于实践、敢于创新。

三、培养创新意识,让学生举一反三

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引入河南三色鸽乳业销售数据分析预测等企业真实案例,开发新型活页式手册,校企共育创新性IT人才。课堂上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问题,拒绝程式化思维,课下鼓励学生参加双创比赛,拓展所学知识。学生掌握知识、训练技能、提升素养,举一反三。

四、提升综合素养,让学生全面成长

充分提炼思政元素和劳动教育内容,将“科技创新”“吃苦耐劳”“工匠精神”等思政劳动元素融入到课堂、应用于实践。学生全面成长,积极主动的在地方防疫,义务劳动中贡献自己的力量。落实“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德技并修”。



——测绘环保工程学院——

以赛促学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


史俊莉老师作为《遥感技术》课程负责人,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指导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及河南省职业技能大赛比赛获得各类奖项10余项,参加职业院校教学技能大赛获得省级三等奖。教学过程中,认真负责,教学特色突出。

一、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课程结构基本是:先进行理论内容,后进行实践学习,教学模式采取理论课与实践课分开,习惯于先学理论知识,后进行实验性验证或专业技能操作训练。由于缺乏对知识的感性认识,学生对抽象的专业知识只能“死记硬背",“似懂非懂"。造成学生失去专业学习积极性。针对测绘专业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采用理实融合一体化教学模式,专业理论课教学和实操课教学融合一体,不会发生脱节或错位的问题。理实融合一体化教学模式,教师将理论知识融于实践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在学练中理解理论知识、掌握技能,打破教师和学生的界限,教师就在学生中间,就在学生身边,可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热忱,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边学边练边积极总结,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学赛结合

将全国职业技能大赛融入到教学和学生的专业学习中,由教师和学生组成比赛训练队伍,把学生在大赛中必须掌握的各项基本技能、专业技能融入到教学内容中。学生通过学习掌握大赛技能,并通过参加各项技能大赛,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反思自身学习的不足之处,不断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加强薄弱环节的训练,提升核心竞争能力,从而达到“以赛促学”的效果。

三、把思政内容融入专业课程

专业课不仅有专业内容,还有温度和情怀。根据测绘专业课程内容体系与学生特点,充分挖掘思政元素,将政治引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融为一体。在知识传授中适时联系当前时事热点、科技发展、国家和军队需求,紧扣学生思想实际,激励鞭策他们掌握过硬本领,培养学生大国工匠精神,将思政元素向专业课渗透,培养学生的劳动精神和科技强国思想。

四、以学生为中心,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在制定课程标准和课堂授课,构建课堂知识结构,都以学生为中心,授课时注重于师生互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构建课堂知识要由易入难,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时能够形成主动式学习,保障学生学以致用、学用相长,习得一技之长。


——文化旅游与国际教育学院——

英语口语教学“面对面”

英语口语能力是英语专业者的门面,要想达到地道的母语者水平非常不易,英语口语课的目标就是学生敢于开口,能够表达,有口语自信。林小贺老师非常重视课堂动态生成,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采取最恰当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各种活动提高学生参与程度,体现出我们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展现出当代大学生应有的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课堂生动活泼,师生都沉浸在快乐的教学当中。

一、创设教学情境 激发学习兴趣

创设以实际生活为中心的教学情境,激活学生真实生活体验,激起学生学习兴趣,把握重点突出难点,融入思政教育。课上林老师以单元话题为核心,教授学生主题相关词汇、表达,同时延伸拓展外国文化,并与中国文化进行对比,让学生基于文化背景,联系自己的真实生活体验,产生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并针对学生即时的灵感和火花,组织学生互相讨论、思维碰撞,加深学生理解程度,加强学生逻辑思辨能力。

二、师生互动 充分享受快乐课堂

教学是“教”与“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老师要发挥好组织者和引导者作用,调动学生学习兴致,充分享受高效充实的口语课堂。课上引导学生多想一想,说一说,聊一聊,读一读或小组内议一议,这样调动学生各种感官,让学生充分参与,使得课堂活力满满、气氛热烈。学生不仅与老师平等和谐互动交流,更在各种感官调动的的过程中,互相启发、互相补充、互相纠正,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表达机会和参与率。

三、发挥学生自主性 让学生全面展现自我

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讨论式、参与式运用自如、挥洒入流,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让学生自由结合进行小组对话或是个人练习,使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主动自发地在用词说词,激活了学生更多的词汇,提升了学生的表达自信和表达能力;练习结束后,让学生逐个走上讲台进行小组对话展示或是个人演讲展示。通过口语任务的完整呈现不仅锻炼了学生口语表达的胆量,提升了学生口语表达的自信,还锻炼了学生的台风、演讲技巧、临场反应能力等,让学生在讲台这个小舞台上,充分展现自己的能力和魅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基础科学教学部——

多种线上教学手段、提升线上课堂教学效果

侯雅雅老师担任19级专升本《高等数学》。本课程采用钉钉直播授课+“超星学习通”+“钉钉群作业等多平台综合教学方式,进行课前预习、课中在线直播授课加练习与习题互动、课后复习及完成作业,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达到线上教学较佳的学习效果。

一、课前线上及线下自学,完成知识准备

在正式上课前两天,制定详细的不定积分的运算在线教学方案及具体要求,发放到微信群及钉钉群,并要求学生认真复习上节课所学习的23个积分公式,布置预习任务。要求学生查看课件,做好预习。

二、课中线上直播授课,完成知识学习

课前十分钟打开钉钉直播软件,组织学生签到,查看到课人数。利用钉钉平台直播授课,结合“超星学习通”的习题互动功能,讲授“不定积分的运算”重难点。讲授不定积分的运算的三种方法,一是直接积分法;二是第一换元积分法(凑微分法);三是第二换元积分法(变量代换法)。由于不定积分的运算方法较多,且每种积分方法也非常灵活且很有特征,因此讲完每一种积分方法帮同学们总结所适用的题型,并写出同类型题目让同学们独立完成。

为了让学生在直播课堂上充分发挥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纸上完成后拍照上传习题,再选择部分学生的解答投屏,让学生们在直播界面看到该解答,进而作评讲。这样有助于检查同学们的学习效果及教师的教学效果,达到讲练结合的良好效果。将课堂的主体由教师转变为学生,加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并突出教师的引导作用。使学生更愿意参与到课堂中来,在课堂中学到知识并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学习自信心,从而形成良性循环,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利用Wacom手写板,可以在授课时作相应的批注。结合OneNote软件,可以讲解作业与习题的详细解答过程。利用PPTEV录屏,对本节课中第二换元积分法里的三角换元法教学内容录制一些短视频,发到钉钉群上,有助于同学们及时复习查看三角换元积分方法。直播和录播的结合能使在线教学方式多样化。

直播结束后查看直播数据,及时联系未听课且没有及时查看回放的同学,查找原因并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使课堂更加符合学生的学习方式,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课后,教师把上课及复习用课件通过微信群发给学生,以便学生复习。


——马克思主义学院——

提升思政课“亲和力”的路径探索


马克思主义学院张羽教师,是《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主讲教师。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京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时,就对思政课教师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办好思政课,关键在老师!老师们要有温度,要有亲和力地讲,真心实意、理直气壮地讲,让真正有信仰的人传递信仰。”她时刻谨记习总书记的要求,身为一名思政课教师,要摆正位置、坚定信仰、真心实意、理直气壮,在实施思政课教学过程中要有实效、有高度、有温度。

一、瞄准学生学情,让思政课有实效

在授课前将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摸底,了解学生在这一时期的成长特点、认知基础。每次课前,运用线上教学平台将本次课的主要内容课件、微课教学视频、案例等资料上传并发布给学生,学生根据任务点要求进行课程内容的学习了解并完成预习测试和主题讨论,从而通过测试结果和学生的讨论情况判断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难点、关注点等。

在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上,提升学生的思想认识,拓宽学生的认知领域,解决学生在这一成长的关键时期的认知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提升教学实效。例如在进行《让改革创新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这一节的教学时,会提问“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什么呢?”学生会直接讲出“是改革开放”。在这样的问题上,学生很容易产生固化思维、贴标签式的回答,造成理论和实际“两张皮”,到底改革开放为什么是重要法宝?这其实是学生在这类问题上的认知盲区。教学的过程中就需要对学生的知识盲区进行填补,让学生真学、真懂、真信、真用,才能让思政课发挥真正的意义和价值。

二、用生活讲理论,让思政课有高度

思政课上要讲出理论高度,既是学生成长发展的需要,也是思政课的本质要求。但高度的理论如何让学生接受?这就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将学生实际结合起来、将学生兴趣结合起来,坚持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

张羽老师在课上给学生讲述大国工匠的人物案例,结合学生所学专业,挑选学生关注的人物,或情境创设或人物亲述,给学生强烈的意识震撼。在此基础上,结合《大国工匠》的纪录片,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充分思考创新意识、能力本领等因素是如何发挥作用的。然后引导学生理解,明确自身优势的同时要有敢为人先、开拓进取的锐气,有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意志等,从而实现学生思维的进阶和理论认识的深化。

三、融入真情实感,让思政课有温度

在实际教学中,不仅要晓之以理,更要动之以情,融入真情实感。用内心“温度”、语言“温度”、情感“温度”感染学生,让学生心灵真善美的种子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在讲中国精神时,教学设计会讲到抗疫故事,张羽老师选择一位驰援湖北的医护人员临行前偷偷给家人和年幼的孩子留下的一封信作为引入。一堂有温度的思政课绝不仅是教师一个人融入真情实感,更重要的让学生融入真情实感。学生由于年龄限制,难以体会这种为人母的不舍。但这个医护人员本身承担着多元的角色,是母亲,也是孩子,更是战士。而这样一个多元的角色恰恰可以使不同的人从不同角度换位思考,体会舍弃的不易。有温度的教学也需要在问题的设计上有感情,即从人性的角度设计问题,引导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和认同。在情感体验和认同中,发展对事物的理解,让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指导实践,完成思政课对学生教育的知行统一。



宣传策划:教务处

图文:孙育竹、权欢欢、庄卓、王暖、李江岱、史俊莉、林小贺、侯雅雅、张羽

单位审核:杜恒

汇编:王臻卓、李梁

编审:杨爽


上一条:学习强国、河南高教报道我校“宪法宣传周”系列活动 下一条:机械工程学院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系列活动

关闭